事件:2025年9月,宁德时代宣布其钠新电池通过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认证,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,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。
钠离子电池概念局部爆发,今日领涨市场。消息面上,9月5日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了GB 38031-2025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认证,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。
资金为什么关注电池技术升级(固态和钠离子电池)?
一、现有锂电池的“三大天花板”
安全天花板——“永远无法根除的火灾隐患”;能量密度天花板——“难以逾越的1000公里续航”;成本与资源天花板——“被‘锂’所困”。
二、“重新洗牌”的巨大诱惑
每一次技术的代际革命,都意味着旧王者的衰落和新王者的崛起。
展开剩余81%固态电池和钠电池,催生了对固态电解质、硬碳负极、普鲁士蓝/白正极、复合集流体等材料的需求。全新的材料和工艺,需要全新的专用生产设备。这意味着,某些锂电池设备厂商,将迎来一个比液态锂电时代更广阔的新市场。
新能源方向的三大机会及核心逻辑:
1储能出海:需求爆发 + 政策窗口期
核心逻辑:海外需求井喷。
欧洲户储渗透率超25%(德国/意大利),2025H1新增装机12GWh(同比+210%),户储占比60%以上。中东、澳洲光储订单激增(如沙特1GW/4GWh项目),中国电芯出口85GWh(同比+280%)。
2固态电池:技术拐点 + 高端应用落地
核心逻辑:全固态量产突破。
先导智能交付全球首条全固态电池设备,亿纬锂能/赣锋锂业中试线贯通,2026-2027年量产窗口。固态电池性能碾压液态电池,能量密度超500Wh/kg(液态电池上限300Wh/kg),支持eVTOL(飞行汽车)、高端消费电子。
3光伏反内卷:政策托底 + 盈利修复
核心逻辑:政策终结价格战。
六部门设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0.68元/W,低于此价投标涉嫌违法,遏制恶性竞争。2024年产能过剩率超40%,新规迫使中小厂商退出,头部市占率提升(CR5达68%)。
资金聚焦新能源方向——电池技术升级。具体原因如下:
①固态电池:将彻底解决电动车的“续航焦虑”和“安全焦虑”,并有望应用于电动飞机、高端消费电子等全新领域。
当一辆车的真实续航轻松超过1000公里,甚至达到1200公里时,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对于99%的日常和节假日出行,你都可以在“满电出发,到达目的地再充电”。
②钠离子电池:将凭借其极致的成本优势,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大放异彩,成为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的终极方案,并全面占领低速电动车市场。
在大规模储能电站中,钠离子电池将扮演“超级充电宝”的角色。在白天光照充足、或夜间风力强劲时,将发出的多余电力储存起来;在用电高峰或无风无光时,再将电力释放出来。
锂离子电池VS固态电池VS钠离子电池
动力电池市场的现实格局、演进路径和终极方向。(信息来自互联网)
一、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位
二、技术成熟度与性能对比
核心结论:
这三者之间,并非简单的“谁取代谁”的关系,而是一个“各司其职、长期共存”的生态系统。
锂离子电池:是“现在的王者”。它是市场的绝对主流,技术成熟,产业链完善,是所有应用场景的“通用货币”。
固态电池:是“未来的帝王”。它代表了性能的终极方向,将占领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“金字塔尖”市场。
钠离子电池:是“平民的战神”。它代表了成本的极致追求,将在对价格最敏感的“金字塔底”市场大放异彩。
免责申明:本刊物由亚商投资顾问沈杨(执业编号:A0240623030002)编辑整理,个股展示仅说明过往案例,不作为投资建议;过往行情及形态,不作为未来行情的唯一评判标准,过往案例未考虑市场因素及交易风险等情况,仅作展示参考使用,不作为未来的服务结果或承诺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本刊物仅代表个人观点,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,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作者是秉持独立、客观、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而成,作者对文中所涉及的投资产品描述力求客观、公正,但相关投资产品所涉及到的观点、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,不代表作者对任何投资产品做出具导向性的购买建议。本刊物虽力求做到准确、客观、公正,但不保证在实际使用中不发生任何变更。
本刊物仅供参考,任何人参考本报告进行投资的行为,均应对相应投资结果自行承担风险。并且,当您选择使用本专刊,即表示您已经认真阅读了本声明并同意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。本刊物不对投资行为及投资结果做任何形式的担保。
本刊物版权为本公司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,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、复制和发布。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本公司,且不得对本刊物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、删节和修改。刊载或者转发本刊物中的投资观点及策略,应当注明本刊物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,并提示使用本刊物的风险。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专刊的,本公司所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入门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